2008年4月14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春天到了,西湖边的“野导”又多了,这是景区割不断的“毒瘤”——
不买茶叶,“野导”抛下客人就走
本报记者 陈锦 实习生 李欣洁/文 王志浩/摄

  春天到了,杭州西湖景区游人如织。然而,久禁不绝的野导游也伴着春光而显得格外忙碌。他们转悠在各景点附近拦车拉客,寻求着“商机”。近日,记者和一名女同事徉装成一对恋人,体验了一名野导游提供的大打折扣的“旅游服务”。

  手中的旅游图引来一帮热情野导
  4月13日下午,我们来到“断桥残雪”。我们手中的旅游地图,果真引来了几名面露微笑的野导游。“你们是从外地来的吧?想上哪里玩?需要导游吗……”其中,一位操着安徽口音的中年男子热情地说。
  “我们是从江西过来这边学习的,趁下午有空,就到西湖边来转转,但又不熟悉,你们能帮忙推荐吗?”说着,记者把地图递给中年男子看。
  “安徽口音”见有戏,忙不迭地说:“既然你们时间不多,像雷峰夕照、南屏晚钟、龙井问茶等都是西湖边值得一去的好景点,不去,太可惜啦。”他把我们带到一辆金杯牌面包车前,悄悄地说:“这是我们提供的交通车,两个人60元,另外导游费每人20元,旅游景点为5个。”
  当我们问“安徽口音”有无导游证时,他非常自信地表示,他在西湖边生活了5年,这里的景点没有他不知道的,没有导游证,他照样可以让游客玩好。
  见我们在犹豫,“安徽口音”最后答应再便宜10元,即交通车费为50元。

  花钱请的“导游”竟成带路角色
  我们乘上了面包车,跟随“安徽口音”前往第一个景点——南屏晚钟。车上,“安徽口音”不向我们讲解南屏晚钟的有关知识,却一个劲地鼓动我们购买龙井茶,活脱脱一个茶博士模样。
  到南屏晚钟后,“安徽口音”对我们说,他就不进去了,让我们自己买票进去游玩。仿佛他这个导游只是个带路的人。
  可是,我们在游玩途中却收到了“安徽口音”的催促短信:“好像天要下雨啦,我们赶紧去龙井问茶吧。”就这样,我们又乘车前往他竭力推荐的龙井问茶景点。

  不买茶叶,野导游独自驾车扬长而去
  不一会,车就在一家茶庄门口停了下来。还没等我们下车,一位中年妇女就堵在了车门口:“两位里边请,我们这里可是上等的龙井茶。如果觉得不错,你们可以带些回家孝敬父母啊,每斤才800元,比商场里便宜许多。”
  我们表示周边的风景不错,想先在周围逛逛。中年妇女说,到这里就是品茶,周围又没有什么好逛的。我们没有理睬这番话,顾自走向附近的茶园。然而,只走了两分钟,“安徽口音”就跑到我们面前,一改之前的和颜悦色,满脸不高兴地说:“不买茶叶,就回去啦!”
  “难道到这里就一定要买茶叶?我们不可以在这里游玩?”见我们既不想买茶叶,又不想立即走,“安徽口音”脸色更难看了,他转身就上了车,并大声地喊道:“大不了我不要你们这个车费了。”说完,将车门“砰”一关,竟顾自驾车扬长而去。
  无奈之下,我们只好乘公交车返回。

  野导游这个“毒瘤”缘何切而不除
  其实自从野导游出现时,相关部门便一直在予以坚决打击治理,但在一次次的集中整治后,野导依旧猖獗。“西湖景区打击野导工作已经从以前的短期治理转为目前的长效整治,公安、交警、运管、工商、城管组成了专门打击野导游的长效整治组。但是打击野导困难还是很多,概括说是取证难、处罚难、执行难。”景区行政执法局一位工作人员分析说。
  这位人员无奈地说,野导游目前活动的区域,都处于景区的边缘,景区管理人员很难越界执法,取证难度很大;野导们外出拉客的时候,身上不带钱物,抓到后无法处罚,只能以教育为主;目前杭州的野导以外地人为主。“出省执行处罚困难太多了,目前不太现实。”
  不仅如此,野导游们躲避执法部门的查处似乎也很有办法。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,当一批野导在马路边拦车拉游客时,其他的同伙就会坐在路口等交通要道担任“观察员”,一旦发现有执法部门人员或车辆前来,便会及时提醒正在拉客的野导,随即他们会分散跑向路边较为隐蔽的场所。“如果没有遇到查处的话,两批人就如交换班一般轮流上阵。”
  有关专家对根除野导游现象给出了两个“药方”,一是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综性合的查处和治理,比方落实查处责任制等;另一手则还在于游客,就是不要轻信野导游的花言巧语,如果需要导游服务,应当寻找正规的旅行社。